2024-05-10,
2024年爽工程繼續支持教育界
爽工程在2023年分別為明愛馬鞍山中學及明愛華德中書院舉辦兩日幸福主題工作坊,2024年繼續支持教育界,攜手ProjectWecan,與超過2,500名校長和教師分享了有關幸福的主題,包括人際關係和壓力管理、有效溝通和團隊合作。
在2024年5月,為仁愛堂屬下幼稚園中層提供有效溝通及人事管理的培訓。
參與學校名單:
仁愛堂顏寶鈴幼稚園
仁愛堂鄧楊詠曼幼稚園
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
仁愛堂鄭丁港夫人幼稚園
仁愛堂劉皇發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田家炳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吳黃鳳英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張慕良夫人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陳鄭玉而幼稚園暨幼兒園
未來爽工程也會繼續支持老師以及家長們,一起幫到下一代人擁有更健康和幸福的人生。
2024-05-08,
2024年4月在線體驗工作坊圓滿結束(內有資料分享)
爽工程于2024年4月30日及5月7日舉辦了一場在線的Zoom體驗工作坊,與參與這樣一起探討如何利用爽工程的理念和工具,轉化壓力、改善拖延以及突破自我。
本次工作坊未設置錄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總結資料,歡迎報名我們下一期的工作坊(查看工作坊安排)。
2024-03-22,
爽步行:飯後30分鐘步行促進個人健康和緩解壓力
爽工程將在2024年4月,舉辦爽步行運動,希望通過午餐後30分鐘步行鍛煉來促進個人健康和緩解壓力。我們的促導員將全程參與,並於四月每週二下午1點在中山紀念公園帶領一個短暫的接地練習。
以下是時間安排
日期 | 活動時間 |
4月2日 | 12:30-13:30 |
4月9日 | 12:30-13:30 |
4月16日 | 12:30-13:30 |
4月23日 | 12:30-13:30 |
4月30日 | 12:30-13:30 |
歡迎所有畢業夥伴報名參與。
2023-01-16,
來自爽夥伴的分享
四位爽夥伴帶來了他們持續練習之後的正面改變和心得,希望可以帶給夥伴們一些啟發和領悟。
Edmond「透過3P放得遠的時候就會發覺,其實我遇到的阻礙或拒絕就很小,不像以前想象中那麼大,困住了自己。」
繁中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Sw6xx_6OG5xMYkWVB9PYQg7QQ0DNU_-/view
簡中版
Daphne「真的很開心很感恩可以見到原來兩個人吵架吵到火花都撞出來,可以是好事。」
繁中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vpKpgjB3NoBmtGV3e-Oh8eQeefTVvqS0/view
簡中版
KF「如果你懂得這些技巧(3P & 2P),你就變得可以將問題融化消解」
繁中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i14vjNTZywFhEpVWmYHcktQCONXhen0/view
簡中版
Charles「我學到除了在不同角度思考之外,表達自己也很重要。讓對方明白我的處境。」
繁中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rIJ2qxD4lA8f6Mv13N41jp_gsORyTF/view
簡中版
2023-09-04,
Project Heha Activities in Sept 爽工程9月活動
請大家參考以下9月活動安排,如果有興趣參與,請直接到工作坊页面登记报名,或WhatsApp聯繫Leila (+852 52280340)。
2023-08-04,
Project Heha Activities in Aug 爽工程8月活動
請大家參考以下8月活動安排,如果有興趣參與,請直接到工作坊页面登记报名,或WhatsApp聯繫Leila (+852 52280340)。
2021-11-26,
辯論是最好的換位練習
最近在看內地綜藝節目《奇葩說》(一檔辯論節目),聽到一位叫梁秋陽的辯手感悟自己對於辯論節目的思考和自省,想與大家分享。這位辯手已經打辯論10年,但參加辯論節目很快被淘汰了,他並不是沒有輸出精彩的觀點和優秀的表達,可是為何觀眾不買賬?
以往他認為辯論就是邏輯+內容+觀點+表達,但辯論節目和辯論比賽最大的不同在於,節目是有觀眾的,辯手的去留取決於觀眾的投票。他第一次參加辯論節目忽視了最重要的因素——觀眾,觀眾能夠共鳴的點是什麼?是那些精緻的觀點嗎?是听起來毫無破綻的邏輯嗎?不僅如此,更是我們每個人在遇到類似情形時,會產生的那些相似的情緒和感受。
會辯論的人,都是能說會道的人。梁秋陽從更高的角度,去反思擅长表達者可以擔負的責任。表達者的使命,僅僅是講清楚道理,說明白觀點嗎?其實表達者可以從更高的角度,以一種深刻的同理心,去為那些不善表達的人,講出他們內心的感受,講出他們的委屈、掙扎、痛苦、絕望,讓他們真正被人看見。
梁秋陽說“關注聽眾喜歡什麼,讓我感覺‘我’變小了,我變得不重要了”。因為他跳脫了1P(自我)的小圈圈,將他人納入了“我們”範疇,當“我”置於“我們”之中,“我”就變小了,因為我們看過更大的世界,我們知道原本困擾我們,看似比天大的個人煩惱,原來不過是头顶一片烏雲投下的陰影罷了。(Leila)
2021-10-22,
用非暴力溝通方式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只溝通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的溝通方法,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這是個“暴力溝通”的世界,人們說出來的話,帶著評判、診斷、標籤,將感受和需求埋在引發暴力溝通的語言背後,並習以為常,導致我們既難以看清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更難以捕捉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我們還會將“請求”視同“命令”,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對獎賞的渴望和對懲罰的恐懼而去行動。
馬歇爾認為,所有評判、批評、指責的話,都是對“請”的自殺式表達,其背後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馬歇爾嘗試通過非暴力溝通,轉變對話和聆聽的方式,將人們暴力式溝通的習慣扭轉過來,小則達至家庭和諧,大能解決宗教衝突。
書中根據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展開,並且用了大量的實例來解釋每一個步驟有可能會犯的錯誤,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溝通模式讓初學者可以嘗試(雖然會很像在背書),
- 誠實地表達自己“當我(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我感到……,因為我需要/看重……,你是否願意……”
- 關切地傾聽他人“當你(看、聽、想到我看到的/聽到的)……,你感到……嗎?因為你需要/看重……,你想……”
2020-11-10,
為什麼我們需要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其實是從情感上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本質就是換位思考,並感受他人的感受。
我感覺自己小時候更有同理心,最大的表現就是看電影和電視劇很容易哭。孩童時期看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我差點在沙發上哭斷氣。聽說有的小學生們是在電影院看的,現場是哭倒一片,哇哇哇的哭聲一浪高過一浪。青少年時期看到快哭斷氣的電影,印象最深刻是任賢齊和張柏芝主演的《星願》,我記得當時我坐在沙發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嘴巴咬著紙巾不想讓自己哭得太沒形象,腦子裡想的是“在秋男(張柏芝演的角色)看來,洋蔥頭(任賢齊演的角色)就是死掉了啊”“在秋男看來,洋蔥頭又再死了一次啊”,於是哭得更慘了,外人看來大概以為我是經歷了什麼不可承受的人生慘劇。
為什麼我說自己小時候很有同理心而不是很有同情心,因為同理心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而同情心是站在自己角度覺得對方可憐。我小時候簡直可以說是“入了戲”,才能哭得那麼哭天搶地。
人們常常無法區分同理心和同情心(sympathy),心理學家Edward B. Titchener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了解釋“同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联系,而同理心通常是一种更积极的理解他人的尝试。”
聽起來還是很抽象,根據護理學家Theresa Wiseman對於同理心概念的解釋,同理心包括“換位思考”“不下定論”“理解他人的情感”並且“表達這種理解”,同理心可以激發連接,而同情心會造成疏離。
你可以嘗試測試一下自己的同理心:
Empathy test: https://www.gotoquiz.com/the_empathy_test
同理心的類型
其實同理心存在不同類別:
- 情感同理(affective empathy):指的是理解他人的情緒,並作出恰當反應的能力。這種情感上的理解可能會導致對他人幸福感的擔憂,也可能導致個人的痛苦。
- 身體同理(somatic empathy):指的是對他人所經歷的事情作出某種身體反應。比如,當你看到別人經歷尷尬狀況時,可能會臉紅或者感到肚子不舒服。
- 認知同理(cognitive empathy):指的是能夠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以及面對某種狀況時有可能產生的想法。這與心理學家所說的心智理論有關,也就是思考別人在想什麼。
Project Heha的2P練習,包含情感同理和認知同理,就是從情感以及想法上,去理解他人。
同理心有什麼好處?
無論是情感同理、身體同理還是認知同理,都會消耗我們大量能量以及心力,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同理心呢?
因為體驗同理心有很多好處,包括:
- 同理心可以讓我們與他人建立社會聯繫。通過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我們能夠在社交場合作出恰當的反應。
- 同理他人可以幫助我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情緒調節非常重要,能夠讓我們好好管理和自己的感受,即便在經歷巨大壓力的時候,也不至於被壓垮。
- 同理心有助於促進幫助行為。當我們對他人感同身受的時候,更有可能做出有益的行為,其他人在經歷同理心時也更有可能幫助我們。
如何培養同理心?
需要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緒,理解別人的想法,聽起來有點難。可能大家會覺得,同理心是一種天賦,有些人天生同理心更強。實際上,同理心就猶如我們的肌肉,越鍛煉越強。
- 積極地傾聽
可以通過重新闡述別人說的話來練習積極傾聽。你可以跟任何對象進行這個練習,也許可以從低風險的狀況開始,比如對著收銀員或者點餐服務生來練習。關鍵在於把重點放在與你交流的人的意圖和感受上。
- 探索不同
讓自己與不同背景的人產生交集。比如,你可以去公益組織當志願者,去了解他人的多樣化經歷。
- 讀小說
文學會讓你接觸很難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五花八門的人物和錯綜複雜的世界。研究表明,文學與增強情感技能之間存在聯繫。小說顯然會欺騙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認為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但我們對小說人物的同理心與我們對真實人物的同理心是相通的。
- 練習正念
正念和冥想都是專注於此時此地。在傾聽別人的時候,一個人肯定需要“在場”,以便與他人產生共鳴。
- 記得初衷
如果你知道為什麼你想要——或者需要——更有同理心,你就會創造環境,留出時間,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Cherry K. (2019). Importance and Benefits of Empathy. verywell mi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at-is-empathy-2795562
Dial M. (2019). Five Everyday Exercises for Building Empathy. Insead Knowledge. Retrieved from https://knowledge.insead.edu/blog/insead-blog/five-everyday-exercises-for-building-empathy-12061